预见2023:中国农业趋势观察—趋势 2 :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正当时

Loading

中国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中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产业机械化率分别为38.5%、33.5%、41.64%、42.05%,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很大。对此《“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也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化转型升级正当时

中国农机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农机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533.39亿元,同比增长7.81%。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为5310亿元,同比增长6.6%。我们认为在农业劳动力短缺、政策补贴扶持、规模化经营等因素驱动下,农机装备行业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

  • 农业劳动力短缺。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态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逐渐成为常态,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机械替代人力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 补贴政策持续扶持。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持续支持农业机械化,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我们认为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很大,农业机械化正朝着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仍将持续。
  • 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设指标之一。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已完成9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还提出探索实践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前已经开始在丘陵山区进行区域性地块宜机化改造,推进农田弯变直、坡改梯、小块并大块等,高标准农田的持续建设将促进机械化发展。
  • 规模化经营加速。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在加快。数据显示,2021年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5.57亿亩,全国服务总面积超过18.7亿亩次,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机械化水平提高。

产业重心继续由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智能化转型升级时不我待。中国农机大而不强,以中小企业为主,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农机装备产业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700家。当前农机产品同质化严重,我们认为受到补贴政策调整、存量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农机进入存量竞争,行业整合提速。我们预计在下一个农机购置补贴周期内降低低端农机补贴比例、升高高端农机补贴趋势将持续,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正当时:

  • 补贴政策调整导向明确。当前阶段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依据是《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在补贴标准方面“有升有降”,对薄弱环节所需机具和智能、复式、高端产品测算比例从30%提高到35%,而对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机具品目的补贴额到2023年将其补贴额测算比例降至15%及以下,并将部分低价值的机具退出补贴范围,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信号十分明显。
  • 存量升级换代伊始。当前农机行业正处于存量升级换代时期。2022年12月1日起,农机正式实施国四标准,国四要求除了满足新排放标准,还需要增加后处理装置,如安装颗粒捕捉器,卫星导航精准定位以及数据回传系统等,新一代农机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各地开始限制国三标准农机产品投档,同时相关部门表示“推动将高端先进的农机产品,特别是实现国四排放标准的农机产品与一般、常规产品区别开来”,我们认为在下一个农机购置补贴周期向高端先进农机进一步倾斜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对中国农机装备领域发展有如下看法:

大田智能农机将进入投资爆发期。农机是精准农业生产工具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生产力,应对农业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以及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关键装备。从发展方向来看,农机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电动化方向发展。2022年5月,中国发布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路线图立足以无人农机为最终产品形态,到“十四五”末期,中国平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将全面普及以导航技术为主、具备自动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在集中连片的大型平原地区农场,具备高度自主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完全自主行走能力的农机将成为作业主力,形成一批商业化的无人农场。此路线图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的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提升速度将大大加快。当前中国大田农机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相当差距,需要时间发展、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政策扶持,我们认为智能农机将进入投资爆发期,这在资本市场已有所体现,例如2022年,中联农机完成 2.66 亿元战略融资、中科原动⼒于2022年完成了两轮累计超亿元融资,潍柴动力也拟分拆潍柴雷沃至创业板上市……

智能终端设备或现爆发增长。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农业机械导航及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物联网监控设备等终端设备。我们认为智能终端设备可能成为农机装备中出现爆发增长的类别:

  • 农业机械导航及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方面,中国后装农机机载终端设备空间巨大。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出现大幅增长,但总量占比仍较小。而其他机载终端设备目前尚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安装。考虑到农机的使用寿命、投入成本等因素,我们认为当前面对巨大的存量农机市场,后装农机机载终端设备是实现农机智能化改造的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途径。政策上也在逐渐加大对智能终端设备的支持力度,提到将安装定位系统、传感器等物联网智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 物联网监控设备包括农业气象站、水产养殖水质监控设备等。我们认为物联网监控设备是完善数据采集体系的重要组件。光、温、水、气、土壤等环境数据的持续监测是完善数据采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产养殖水质监控设备被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其他大部分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尚未纳入农机补贴目录。我们认为,设施农业物联网监控设备有望被逐渐纳入农机补贴目录中。

设施农业机器人发展机遇来临。农业机器人包括施肥、除草、采摘、挤奶等多种机器人。《“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果蔬剪枝、采摘收获、分选,以及用于畜禽养殖的喂料、巡检、清淤泥、清网衣附着物、消毒处理等农业机器人作为重点。我们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经济价值高、场景较为固定的设施农业将率先采用农业机器人,而目前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农业无人机出海步伐加快。农业植保无人机是中国农机装备领域中少有的全球领导者。Fore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为28.6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15亿元。国内市场天花板显现,当前国内农业无人机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激烈,企业将加快出海步伐,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极飞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6 月,极飞海外业务同比增长260%。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数字农业洞察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angsan.work/industrial-economics-review/foresight-2023-observation-of-agricultural-trends-i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