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投入品对绿色发展的挑战
农业发展观转变。中国进入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观已经发生变化,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理念。相关部门先后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来部署指导农业绿色发展。
传统投入品对中国绿色可持续农业的挑战。农业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膜、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等。传统投入品不合理的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新阶段绿色转型形成挑战: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带来了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下降、盐渍化、微生物菌群缺失等问题;不可降解的农膜也带来农田“白色污染”问题;饲料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较低转化率也是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原因之一。
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前景广阔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源头减量任重道远。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策略是“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农业投入品正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相关研究表明减少来源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关键和最有效的策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实施“源头减量”,但源头防控评估和监测等难度大,目前这些问题还未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0.2%、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为40.6%、废旧农膜回收率为80%。
绿色投入品成为发展方向。绿色投入品包括环保高效肥料、农业药物与生物制剂等,《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均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可降解地膜等绿色投入品作为研发、推广应用重要方向。
绿色投入品:
- 肥料:高效液体肥料、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肥料、肥料增效剂、新型土壤调理剂等;
- 农药: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新型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害虫理化诱控产品、种子生物制剂处理产品等;
- 饲料添加剂:微生物、酶制剂、高效植物提取物等;
- 兽药&疫苗:新型中兽药、动物专用药、动物疫病生物防治制剂、诊断制品及工程疫苗等;
- 地膜:新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制品;
生物基投入品替代前景广阔。我们认为,基于生物技术的绿色投入品具备环境友好、低碳排放等特点,是传统投入品较为理想的替代方案。从发展方向来看,生物经济被视为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之后的发展新阶段,《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中提出“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从企业动向来看,农化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持续布局生物制品,例如2022年科迪华收购了Stoller、Symborg;A股上市公司远大控股收购陕西麦可罗生物等。
我们认为尽管当前传统投入品仍占市场主要份额(生物农药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微生物肥料约占肥料总用量的10%),但随着生物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生物基投入品将对传统投入品的替代步伐将加快,尤其是对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替代:
- RNA生物农药商业化提速。资料显示,RNA生物农药是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原理,通过抑制生物体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造成有害生物发育停滞或死亡,进而达到病虫害防控的目的。RNA生物农药研发较易,开发费用低,价格低廉,使用上具有精准、高效、绿色无污染、防控范围广等特点,政策上中国在《“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将RNA生物农药作为优先发展行业,与之相比,化学农药则面临监管政策趋严、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供应链中断风险、碳关税兴起等不利因素,RNA生物农药无疑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研究指出RNA生物农药商业化瓶颈有二:技术层面(高效 RNAi 靶标基因的筛选、dsRNA的生产成本、dsRNA的稳定性等)、政策监管层面(环境风险评估等)。如今技术层面已经逐渐取得突破,欧美发达国家政策监管已经趋于完善,商业化进程提速。2022年,Greenlight Biosciences针对马铃薯甲虫的第一种基于dsRNA的叶面生物杀虫剂Calantha™已在美国申请登记,有望商业化发布。其计划到2026年发布7种产品,到2028年将发布9种产品。国内植生优谷等企业也取得一定进展。
- 微生物肥料进入黄金发展期。资料显示,微生物肥料现已成为新型肥料中产量最大(占70%以上)、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近年微生物肥料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较快,微生物肥料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相关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已初具规模,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9月,中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约有3300家,年产量超3500万吨,登记产品有11200余个、产值超400亿。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预计未来5-10年微生物肥料产能将达4000万吨,占肥料总量25%左右,应用面积达6亿亩以上。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数字农业洞察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